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十四五”统筹推进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1-05-12 11:31:53

次阅读


来源:2021年第5期《中国粮食经济》 李雯雯
“‘十三五’时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粮食连年丰收,产量连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市场供应充裕,活力不断增强,粮食储备库存充足,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优质粮食工程成效明显,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应对风险挑战能力大幅提高,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日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梁彦在介绍“十四五”时期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有关情况时表示。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在实施粮食安全战略、能源资源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等多个方面,对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作出重要部署。目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正在按“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加快编制“十四五”时期粮食和物资储备领域专项规划。据本刊了解,在“十四五”期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重点在“五个坚持、五个统筹”上下功夫,一是坚持立足国内,统筹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二是坚持精准调控,统筹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三是坚持高质量发展,统筹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四是坚持全链条管控,统筹推动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五是坚持改革创新,统筹推进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2020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作出了系统阐述,彰显出党中央对国家粮食安全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到了新的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和重大部署。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两个文件明确了各省级人民政府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事权和责任,建立了监督考核机制。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秦玉云对此介绍说:“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加强考核是行之有效的有力抓手,必须坚定不移地持续开展下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为新形势下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完善制度政策、提升治理能力、筑牢粮食安全‘中国之治’根基的长远之计,也是巩固扩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压实主体责任、进一步推动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地的现实需要。”

据了解,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认真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建议,把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贯彻到强化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去。作为承担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日常工作部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坚持“突出重点、优化指标、强化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完善方案,较真碰硬,扎实开展考核,充分运用考核结果,更好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加大工作力度,粮食安全保障立法步入了快车道,加快实现粮食安全从政策治理向法治治理转变。目前,《粮食安全保障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条例》“一法两条例”构成了确保粮食安全的法律基本框架,粮食安全法律制度取得重要进展和重点突破。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规划建设司司长钱毅说,《粮食安全保障法》是《国家安全法》的配套法律,已经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一类项目和2021年度重点立法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认真履行起草工作的职责,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配合下,严格遵循立法程序,已经完成了政策研究、立法调研、起草论证、意见协调等部门起草阶段的相关工作。下一步,将积极配合抓紧推进立法工作,共同推动这部法律尽早颁布实施。

日前,修订后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已经向社会公布,于4月15日起正式实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健全完善了粮食流通管理的制度框架,全面充实了粮食流通管理的制度内容,是对粮食流通治理经验的总结和对粮食流通监管政策的全面反映,标志着粮食流通进入了全面依法治理的新阶段。此外,《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条例》重点从法律制度上确保粮食储备的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坚决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征求意见稿已经在网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正在抓紧研究有关方面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按程序抓紧推进,争取早日出台。

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

“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是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这主要体现在产量高、供应稳、储备足。”梁彦表示,在“十四五”时期,将按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总体考虑,坚持系统化观念和思维,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强化粮食生产安全、强化储备安全、强化流通安全、强化产业支撑、强化设施建设等,在各环节进一步加强粮食安全的保障措施。

尽管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是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时刻不能放松。2020年以来,粮价出现上涨态势,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谈及是否会对国内粮食储备与供应带来影响时,秦玉云说,从生产、库存、流通等各方面综合分析,保障国内粮食供应、确保市场平稳运行,是有基础、有条件的。在生产方面,粮食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在库存方面,我国粮食库存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在应急保供方面,制度体系等不断完善;在流通方面,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国内各类批发市场、零售终端、电商交易平台非常活跃;在调控实践方面,国家有关部门、有关地区协同联动、多措并举、精准调控,较好地保障了粮食市场平稳运行,经受住了多次突发事件的考验。“综合以上因素分析,我们对保障粮食供应、确保市场平稳运行是有底气、有信心的。”秦玉云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充足、运行平稳,确保了城乡居民米面粮油的需要,我国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粮食应急保供能力通过了大战大考的压力测试。钱毅介绍说,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粮食应急保障工作,全国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健全,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应急储备能力进一步增强,除充足的原粮储备外,我国在大中城市和价格易波动地区建立了能够满足15天消费需要的成品粮储备;应急保供网络进一步完善,形成了遍布全国的粮食应急保供网络;市场监测预警进一步强化,超过1万个粮食市场信息监测点可动态掌握粮食市场的供求变化。下一步,将尽快修订国家粮食应急预案,认真总结疫情发生以来粮食应急保供的经验,以开展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提升行动为重要抓手,持续提升粮食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信息互联共享、粮源统筹调度、多级协同联动、快速高效响应。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进一步提升收储调控能力,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强化改革创新,持续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坚持市场化改革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的原则,引导建立优粮优价的市场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储备管理,不断提升储备运行效率效能;强化底线思维,全力抓好粮食收购,确保不发生“卖粮难”;进一步强化精准调控,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粮食供给效率,畅通粮食流通大循环;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完善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不断提高服务决策、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

提升产业支撑能力

粮食兴、产业旺,经济强。优质粮食工程是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产购储加销联动推进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建设、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任务,已被写入“十四五”规划。据了解,优质粮食工程自2017年实施以来,累计中央财政投入215亿元,带动了地方投入600多亿元。重点解决产粮大县的产后服务,粮食的质量检测以及培育优质粮食,增加优质粮食供给。“实施这几年来,进展很顺利,成效也很明显。”梁彦总结说,一是建成了一批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粮食产后的烘干、清理、储存、加工、销售等专业化服务;二是建成了一批国家、省、市、县粮食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从源头上守住舌尖上的安全;三是形成了一批区域性优质粮食品牌,叫响了一批区域性好粮油品牌,也培育了一批优质粮食生产的骨干企业。同时,支持中化、中粮等大企业带领分散的小农户,开展优质粮食的规模化种植。

“十四五”时期,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主要做好三件事情:一是大力推进延伸粮食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二是深入实施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加快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把粮食产业作为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支柱产业;三是开展粮食绿色仓储提升、粮食品种品质品牌提升、粮食质量追溯提升、粮食机械装备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提升、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六大行动”。

如何利用科技来实现我国粮食产业的现代化?这也是“十四五”时期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重点关注的问题。据本刊了解,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聚焦“数字粮储”建设,进一步加快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粮食的产、购、储、加、销深度融合,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建设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数据安全中心,推动数据赋能粮食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将在整合共享粮食产业链数据、建设数字粮库升级版、推动粮食加工数字化升级、推动粮食交易智能化等方面,推动播种、气象、产量、病虫害等相关生产领域数据共享共用,重点提升数字化收购和智能化仓储水平,构建统一粮食物流平台,打通粮食交易、物流、金融、信息服务全过程数据通道,加快粮食产业数字化转型。

推动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

节粮减损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去年9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已印发了《关于创新举措加大力度进一步做好粮食节粮减损工作的通知》,目前正在制定开展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完善顶层设计。

“十四五”时期,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坚持全链条管控,统筹推进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开展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行动,实施全产业链节粮减损,重点采取三方面措施:第一,强化粮食流通各环节减损。在粮食收储环节,要继续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完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提升粮食清理、干燥、销售等服务功能;在粮食仓储环节,提升仓储设施的功能,推广绿色低温储粮技术,实行粮食分品种分等分仓储存;在粮食物流环节,要提高原粮的散储、散运、散装、散卸程度,发展粮食多式联运;在粮食加工环节,以适度加工为突破口,开展全谷物食品研发,降低加工损耗和营养的流失;在粮食综合利用环节,发展粮食循环经济,加强粮食加工副产品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延伸粮食产业链,实现高水平的综合减损。第二,强化节粮减损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撑。正在制定的《粮食安全保障法》将把节粮减损纳到法律当中;颁布实施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了产后环节各经营主体减少粮食损失的义务。“十四五”时期还将陆续制定节粮减损有关标准和配套的制度,强化依法管粮、依法节粮。同时,积极开展粮食储储藏、物流、加工等领域减损技术和装备研发,强化成果推广运用,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高效减损。第三,节约粮食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强化爱粮节粮的宣传教育,把粮食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当中,持续开展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粮食安全宣传教育,普及节粮减损知识,大力倡导科学文明消费,在全社会营造爱粮节粮、健康消费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