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A级社会组织--山东省粮食行业协会!以粮会友,协手同行,我们是服务行业发展的勤务员!
SHANDONG PROVINCIAL GRAIN INDUSTRY ASSOCIATION
山东省粮食行业协会
次阅读
一、寻找56年前的足迹
2004年11月21日,我们山师附中曾在惠民县桑落墅公社插队落户的同学一行9人(其中有一名知青的子女),按照事先约定,驱车来到惠民县档案馆,代表我校曾在该县下乡的全体同学,对档案馆多年来对我校知青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地感谢!并赠送锦旗一面,上书:“以档存史传文明,以史为鉴为人民”。
惠民县档案馆多年来一直与我们山师附中的知青们保持着密切联系,馆里完整地保存着56年前知青下乡插队时的全部原始资料和部分实物资料。尤其是该馆武伟军馆长(曾获山东省档案馆室专家、山东省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山东省档案宣传先进个人、齐鲁文化之星等多项荣誉),对知青档案的收集、整理、建档工作十分重视,每当有的同学到档案馆查阅当年知青的有关资料时,他都热情接待,尽最大努力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2018年我们在济南的良友富临大酒店举行纪念下乡50周年大聚会时,武馆长从惠民专程赶来参加。现在,武馆长已经成为我们下乡惠民广大知青们的知心朋友❗
我们这次奔赴惠城,与档案馆的武馆长、封馆长等六位同志进行了座谈,参观了该馆珍藏的许多宝贵的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和照片等,观看了档案馆制作的反映知青内容的专题视频《那年那月》,同时,还参观了正在馆内展出的“红色记忆 渤海丰碑——纪念渤海区成立80周年展览”。最后,举行了捐赠仪式,我们石贾村知青组的秘浩胜同学(画家),捐赠了一幅连夜挥笔画就的“梅花报春图”和赠给武馆长的“事事如意图”,我赠送了两条保存了56年的当年下乡时穿的大补丁裤子,以见证当年下乡时的艰苦岁月。档案馆给我们颁发了《捐赠证书》。
结束了在档案馆的活动后,我们驱车来到了当年桑落墅公社所在地的桑西大队知青组旧址,巧合的是,该知青组的殷明同学在这里遇到了当年的老邻居和民兵连长,谈起56年前的往事,大家激动万分!本来还想到其他知青点看看,但因天色渐晚,只好恋恋不舍地驱车返回,结束了有意义的“回家”之行。
惠民县档案馆正门。
赠送的锦旗上书写:“以档存史传文明,以史为鉴为人民”。
武伟军馆长对知青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特别上心。
档案馆专门设置了“知青查档桌”,为知青前来查阅档案资料提供方便。 ↑
我们与档案馆的领导们进行了座谈。 ↑
大家专心致志地观看档案馆制作的《那年那月》专题视频,看到动情之处,有的同学流下了热泪! ↑
我们石贾村知青组的画家秘浩胜同学向档案馆捐赠了连夜挥笔创作的“梅花报春图”,向武馆长赠送了“事事如意图”(他曾师从于著名国画大师于希宁教授学习国画)。 ↑
我向档案馆捐赠了两条保存了56年的当年下乡时穿的大补丁裤子,作为实物档案收藏,档案馆向我颁发了《捐赠证书》。 ↑
裤子上的大补丁是当年老母亲亲手所补,你看那针角多么匀称、缜密!一针针一线线寄托着老母亲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
同学们参观了档案馆珍藏的非常宝贵的文字档案、电子档案和实物档案。 ↑
¿¿¿
当天下午,我们一行9人驱车来到了当年公社所在地桑落墅镇的桑西(街)大队,寻觅当年的足迹。巧的是,该知青点的殷明同学,竟然在“老知青屋”的旧址意外遇到了当年的老邻居福祥大哥和后来的大队民兵连长,时隔56年相见,激动万分。福祥向我们讲述了多年来村里的变化情况,又领我们来到了后来专门为知青们盖建的“新知青屋”所在地,房屋虽已不在,旁边的百年大槐树却依然挺拔繁茂!
这是至今仍然留在惠民工作的知青綦雅男同学画的刚去时居住的“老知青屋”。 ↑
后来专为同学们盖的“新知青屋”虽然不在了,但是旁边那棵百年老槐树却依然根深繁茂,承载着大家深深的记忆! ↑
在“老知青屋”旧址,巧遇当年的老邻居福祥和后来的民兵连长等,大家惊喜万分,叙不完的离别之情! ↑
我们从桑西(街)村出来之后。原来打算再去看两个知青点,但的确是时间太晚来不及,只能不得巳放弃。于是,我们迎着渐渐西下的夕阳,恋恋不舍地驱车返回,结束了有意义的“回家之行。
版权所有 © 山东省粮食行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20006747号 鲁公网安备37011202001117号 技术支持:腾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