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粮集团储备粮管理工作之“科技储粮” 坚持科技创新 保障储粮安全

2020-08-26 13:52:39

次阅读


大众报业·大众网2020-08-25 10:58:22



  编者按: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281万吨(2856亿斤),比2019年增加120.8万吨(24.2亿斤),增长0.9%。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讲,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端稳中国碗,盛满中国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来对待。作为粮食大省,山东积极扛牢农业大省责任,扎实做好“六稳”工作、为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增强信心。作为山东省属唯一国有大型粮食企业的鲁粮集团,在保障粮食安全和科学储粮工作上,不断从思想引领、科技创新、责任担当等方面落实担当,守住管好“天下粮仓”,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是世界上粮食生产、储藏及消费大国。习近平总书记说,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粮食安全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是我们国家长治久安的“定海神针”。粮食储藏是保障粮食安全十分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稳定。鲁粮集团自成立以来,以“确保储备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为根本使命,致力于发展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切实履行管好“大国粮仓”的政治责任担当。

  一、科技储粮为“保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集团董事长孔祥云提出:我们要以“储备粮不得不选我”为定位,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提升素质,用科技手段管好粮。安排了科研专项资金支持承储单位申报科研项目,同时提出了分年度科技储粮实施意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自主创新,引领科学粮工作向纵深推进,不断提高仓储科技含量和储粮科技贡献率。集团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按照引进应用和自主研发两条腿走路的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具有鲁粮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截至目前,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膳食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即逐步从原来的“温饱型”向“营养型、健康型和多样化”转变,集团大力推进绿色储粮技术的应用,确保储粮品质,为百姓提供安全营养的粮食。一是大力推广应用低温储粮技术,低温储粮可以减少粮食颗粒的呼吸作用,延缓品质劣变的速度,抑制储粮害繁殖,并防止粮粒发霉。集团一期投资了1000多万元,优化了仓房条件,对72口仓进行内环流改装,购置了空调,谷冷机等控温设备,目前集团准低温仓占总仓容30%以上。同时,在现有储藏技术基础上,集团不断研究、更新和完善低温储粮技术,在承储单位全面推广使用,近两年来,出库粮食品质良好,保管损失损耗降低了0.5个百分点,相当于为国家开发出了“无形良田”。二是积极推进食品级惰性粉气溶胶绿色防虫技术,食品级惰性粉是一种食品添加剂,通过粉粒落入害虫关节,磨损节间膜,导致虫体严重失水,以物理方式杀死储粮害虫,不会污染粮食,有效减少了熏蒸次数和药物残留。三是研究适用于山东区域的综合储粮技术,做好优质小麦、水稻的“专收、专储、专管、专用”,确保“齐鲁粮油”成为安全可靠、无公害的绿色生态放心粮食,为百姓储备优质粮源,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

图片


  二、严把粮食质量关,确保百姓吃上“放心粮”

  为了规范粮食质量安全管理,保障粮食质量安全,集团制定了《山东鲁粮集团有限公司粮食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细化明确了粮食质量管理责任,在“一把手”总负责的基础上,分管领导靠上抓,形成了购销、质检、仓储各科室各岗位各环节各自负责的质量管理和责任追究体系,各业务环节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配合,从机制上加强了粮食质量安全保障。完善了粮食质量安全考核激励机制,挑选能力好、责任心强的员工到质检岗位,定期对职工进行培训,打造了一支过硬的质检队伍。由于粮食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以及生霉粮食的霉菌,均可能威胁人体生命健康,近三年来,集团加大了对检化验设备资金的投入,投资了300多万元购置了真菌毒素、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检测设备,做好粮食卫生指标的检测工作,从储粮入库、保管、出库各个环节严防死守,杜绝不合格粮食入库,守牢粮食出库关口。在粮食储藏期间,严格落实好储备粮日常品质监测制度,建立统一的粮油质量管理档案,质量档案包括每车粮食入库检验报告、每月的粮食检验结果、品质分析报告和出库检验报告等,集团通过“仓储监管平台”,实现了对承储单位和代储库点所有粮仓的粮食质量安全跟踪和监控,详细掌握每间仓房的粮食质量变化情况,从而为科学管理提供了准确依据。库存储备粮质量连续多年实现全项达标率100%,宜存率100%,集团全部库存粮食顺利通过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质量大清查。

图片


  三、“互联网 ”助力集团储备粮“透明”监管

  人工智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随着国家层面对粮食行业信息化顶层设计的高度重视,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的发展成熟,使得通过信息化全面支撑粮食业务能力成为现实可能。2015年、2017年山东省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是我集团信息化升级建设的基础,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了粮库日常业务由人工到智能、再到智慧的转变。2020年集团又投入400多万元对所有仓房进行了视频在线监管建设,配合库区环境监测系统和报警功能,实现了24小时无盲点集中监控和风险预警,确保库区仓储安全。集团通过对仓储监管平台的升级,实现了对承储库和外租库点粮食的购销、仓储、质量、粮情等全过程痕迹化管理,从集团的的监管平台上可以实时查看每一车粮食的电子身份证,包括产地、运输车辆、销售客户、价格、质量、储藏仓房条件、储藏年限、粮食保管员、储藏温湿度、保管期间每月粮食质量变化、出库时粮食质量和购买客户等,以信息化手段实现了粮食收储的质量追溯。“互联网 ”从时空多维度洞察发现粮食储藏期间大数据中隐含的价值和规律,通过预警预报指导粮食安全储藏决策,将粮食安全储藏提升到精细化管理新层面,以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储备粮储藏全过程“透明”监管,全力保障粮食在库内的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

  集团将持续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认真总结科技储粮经验,不断学习提高,扎实进取,开拓创新,牢记责任,不辱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卓越的成绩,充分展示粮食卫士优良的精神风貌,应用科学的保粮方法保证粮食的品质,保障省内粮食安全,确保军需民食。